第470章 母后不在宫中?(1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nfxs.cc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但,绝对不是让你们来阻止孤的。

他这个话,就是告诉在场的所有大臣,这件事,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。

任何找他商量的,都得好好的思量一下,自己是不是有这个命了。

这下,大臣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。

朱标停顿了下,观察着大臣们的反应。

见大臣们都规矩的一言不发,满意的点点头。

“好,此事就这般说定了。”

接下来,朱标告知大臣们,他的具体计划。

“首先,是颁布法令,百姓可修缮房子,再定一个规格,一个人多少地,又有多少院子,用什么样的材料。地方不同,材料以及建房规格都有所不同。”

“另外,地域不同,对房子的要求也不同。孤没有对地域有过研究。”

“工部你去,让各地方的布政司交一份调查以及计划上来。”

工部尚书站出来:“是,微臣遵旨。”

“此事,孤要在半年内看到明显效果。”

夏元吉很无奈的叹息一声,站了出来。

“启禀皇上,微臣认为,此事有问题,还需要再思量。”

“为何这般说?”

“殿下您知道的,国库并没有太多银子,如今商业确实是发展起来了,但农业的税收很低。几乎每年,各个地方都有灾害发生。如此情形下,大明就只能自给自足,其余的都做不到。”

言下之意就是,只能维持现状。

比现状好一点点的,那都做不到。

“此事孤之前就说过了,可以不动用国库的银子。”

再说了,这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情,只是把规矩定下,其他的,他们自己看着办就好。

“不仅如此,一旦大规模的投入建筑,那农民的生产生活呢?那些商贾呢?”

此次主要是对农民的恩惠。

商人绝对是有意见的。

“其他的微臣不敢说,但是商人绝对要闹。难道又要用武力镇压吗?”

倘若真的那样,恐怕这事情也……

朱标如何没有考虑过这些?

只是相比较起来,商人的闹事,可以不放在心上。

“闹,是他们的权利,但如何管,就是孤说了算!此事现在多讨论也无意义,等到商人真正闹起来了,再来讨论要如何处置。”

啊,这……

夏元吉彻底无语了。

看如今殿下这架势,此事是只能这般发展的。

要是发展得好,对农民来说是有好处的。

可若是发展不好呢?

他惆怅的看向其他大臣。

其他大臣在接触到夏元吉的视线后,要么摇头,要么直接低下头去。

反正就一句话,我有意见,但是我不敢说啊。

“好了,此事结束。”

朱标根本就不给大家继续说下去的机会。

“现在,第二件事吏考。”

“礼部,可在安排。”

礼部尚书站出来:“微臣已经做了些许安排,只是怕不太合适,没有颁布下去。”

说着礼部尚书就把折子递了上来。

接过折子的朱标立刻翻看了起来。

先前已经定过框架了,礼部尚书只是在框架里面填充细节。

不论是安排的人手,还是下发诏令的时机,都还比较成熟。

现在就看执行得如何了。

朱标满意的点头:“还不错。”

礼部尚书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“可还有其他事?”

大臣们互相看着。

有一些是有事的,但是怕说出来会被朱标责罚,也就闭嘴了。

扫了一圈的朱标确定的点点头:“看来,是无事了。那就退朝。”

“微臣恭送太子殿下。”

朱标在大臣们的跪拜礼中扬长而去。

只是他并未在皇宫停留,径直走向了太子府。

回了太子府的他,一头扎进书房,继续处理政务。

就在朱标一心为了朝廷的时候,朱元璋在后宫收拾好东西, 拉着马皇后溜之大吉。

此次他也学朱标,微服出巡。

当然,他和朱标不一样,走向西北那等荒凉之地。

他要去的,必然是有不错景象,繁华一点的。

这俗话说得好,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

苏州杭州,自古以来便是经济繁荣之地。

马皇后跟着朱元璋一路向南,出了皇宫,又离开了应天府。

在确定朱标纵然知道,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追过来以后,才无奈的开口。

“重八,你这么做,标儿定会有意见的。”

一听到朱标的名字,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处来。

“提那混小子做什么?”

你可别忘了,先前那混小子是怎么对咱的。

这回宫一段时日,就把他气得够呛。

左右不是那混小子的对手,不如找个机会开溜。

自己消停了,混小子也不用束手束脚,在朝廷大力改革,为百姓谋福祉,这有何不好的?

马皇后看着朱元璋那自以为是的模样,无奈得连连摇头。

这两个人啊,就这般对着干。

朱标进了书房,就一直忙碌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但,绝对不是让你们来阻止孤的。

他这个话,就是告诉在场的所有大臣,这件事,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。

任何找他商量的,都得好好的思量一下,自己是不是有这个命了。

这下,大臣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。

朱标停顿了下,观察着大臣们的反应。

见大臣们都规矩的一言不发,满意的点点头。

“好,此事就这般说定了。”

接下来,朱标告知大臣们,他的具体计划。

“首先,是颁布法令,百姓可修缮房子,再定一个规格,一个人多少地,又有多少院子,用什么样的材料。地方不同,材料以及建房规格都有所不同。”

“另外,地域不同,对房子的要求也不同。孤没有对地域有过研究。”

“工部你去,让各地方的布政司交一份调查以及计划上来。”

工部尚书站出来:“是,微臣遵旨。”

“此事,孤要在半年内看到明显效果。”

夏元吉很无奈的叹息一声,站了出来。

“启禀皇上,微臣认为,此事有问题,还需要再思量。”

“为何这般说?”

“殿下您知道的,国库并没有太多银子,如今商业确实是发展起来了,但农业的税收很低。几乎每年,各个地方都有灾害发生。如此情形下,大明就只能自给自足,其余的都做不到。”

言下之意就是,只能维持现状。

比现状好一点点的,那都做不到。

“此事孤之前就说过了,可以不动用国库的银子。”

再说了,这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情,只是把规矩定下,其他的,他们自己看着办就好。

“不仅如此,一旦大规模的投入建筑,那农民的生产生活呢?那些商贾呢?”

此次主要是对农民的恩惠。

商人绝对是有意见的。

“其他的微臣不敢说,但是商人绝对要闹。难道又要用武力镇压吗?”

倘若真的那样,恐怕这事情也……

朱标如何没有考虑过这些?

只是相比较起来,商人的闹事,可以不放在心上。

“闹,是他们的权利,但如何管,就是孤说了算!此事现在多讨论也无意义,等到商人真正闹起来了,再来讨论要如何处置。”

啊,这……

夏元吉彻底无语了。

看如今殿下这架势,此事是只能这般发展的。

要是发展得好,对农民来说是有好处的。

可若是发展不好呢?

他惆怅的看向其他大臣。

其他大臣在接触到夏元吉的视线后,要么摇头,要么直接低下头去。

反正就一句话,我有意见,但是我不敢说啊。

“好了,此事结束。”

朱标根本就不给大家继续说下去的机会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